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

A Mid Summer Night's Dream

分類:外百老匯 (Off-Broadway) 戲劇
劇院:Polonsky Shakespeare Center (紐約)
賞味日期:10.19.13/ 10.23.13
演出官網:http://www.tfana.org/season-2014/midsummer-nights-dream/overview



深秋裡的奇幻之夜

碎碎念大綱
(主要資料來源:wikipedia goo.gl/sBClmc)

故事主要人物可以分為三部分:
1. 兩對貴族年青男女 (赫米婭 Hermia、拉山德 Lysander、海麗娜 Helena、狄米特律斯 Demetrius)
2. 仙王 (Oberon) / 仙后 (Titania) / 帕克 (Puck, 仙王身邊的精靈)
3. 業餘戲班成員 (波頓 Bottom 等)

赫米婭和拉山德彼此相愛,但赫米婭的父親硬是要將她嫁給狄米特律斯。於是赫米婭和拉山德相約於森林見面私奔,並將私奔計畫告訴好友海麗娜。海麗娜一直單戀狄米特律斯,但無奈狄米特律斯卻單戀赫米婭。為了討狄米特律斯歡心,海麗娜將赫米婭的私奔計畫告訴了他。因此,當天晚上,四人各懷目的的進入了森林。

同時,仙王和仙后也到了森林,但兩個人卻吵了一架。仙王決定叫精靈帕克去捉弄仙后一番。他要帕克去摘三色堇,並趁仙后睡著時,將花的汁液滴在仙后眼皮上,她便會愛上睜開眼後看見的第一個人。帕克不僅將花的汁液滴在仙后眼皮上,還滴了在睡覺的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眼皮上!

森林裡還有另一群業餘戲班成員,他們正在排練要在貴族婚禮上演出的橋段。帕克經過,決定捉弄戲班成員波頓,將他的頭變成驢頭!好死不死,仙后醒了之後,第一眼看到了驢頭波頓,便愛上了他,兩人纏綿了一番。同時,拉山德和狄米特律斯醒來第一眼都看到了海麗娜!兩對年輕男女便上演了一場奪愛大作戰!

仙王見苗頭不對,便要帕克去善後。帕克將花汁滴在仙后和拉山德眼皮上,解除了波頓的驢頭。仙后醒來第一個看見仙王,拉山德看見赫米婭,狄米特律斯的魔力沒有解除,繼續愛著海麗娜。成雙成對,戲班演出也順利,皆大歡喜。

碎碎念介紹

Polonsky Shakespeare Center
這次的仲夏夜之夢是由紐約超過30年歷史的,非營利性劇團Theatre for A New Audience (TFANA) 製作。更特別的是,這是用來慶祝他們新劇院落成的第一齣大戲。是的,新劇院,你沒有看錯!在我們新舞臺吹熄燈號的時候,TFANA 歷經了15年的籌劃,換了兩次劇院預定地,終於在位於布魯克林的第三個預定地,從無到有的蓋了一座自己的劇場:Polonsky Shakespeare Center。為蓋此新劇院,目前已募得6530萬「美元」,預計籌得6910萬美元!(Polonsky老爺爺貢獻了1000萬美元,才換來把名字掛在劇場招牌上) 10月22剪綵儀式時,紐約市長Bloomberg也出席剪綵。

照片來源 New York Times

A Mid Summer Night's Dream
新居落成大戲,找來了TFANA的舊戰友,知名導演Julie Taymor。Julie早期幫TFANA導了不少莎劇。之後更導了百老匯的The Lion King 和 Spider-Man Turn Off the Dark. 並靠The Lion King奪下了當年東尼獎,最佳音樂劇導演獎!她也是第一個拿下這個獎項的女導演!(HOORAY!!) 不僅舞台作品,Julie執導的電影也眾所皆知:2002年得到多項奧斯卡提名的《揮灑烈愛》(Frida)、2007年備受好評的《愛是唯一》(Across the Universe)

除了赫赫有名的導演,這次的仲夏夜之夢可以說是星光閃閃!作曲當然是Julie Taymor的多年伴侶,奧斯卡的常客Elliot Goldenthal;舞台設計找到了2012倫敦奧運閉幕典禮的Es Devlin (Es的戲劇、歌劇、演唱會舞台設計的經歷也是多到寫不完);帕克則找了去年到台北兩廳院演出《卡夫卡的猴子》,有「Peter Brook的謬斯」之美稱的Kathryn Hunter!大堆頭的製作,不一定等於好看的保證(要讓很多出類拔萃的大師合作,困難度實在不低),但這次的仲夏夜之夢,讓小妹非常驚豔!不論服裝、音樂、舞台、演員,每個元素都互相襯托,魚幫水、水幫魚,好看!

碎碎念感想

這次的製作,最令小妹我驚豔的是舞台和投影設計!雖然劇場是黑盒子型式(類似實驗劇場)的劇場,但就像Julie在劇院剪綵時說的「This is not just a black box」(不只是個黑盒子)。整個上半場,小妹我都都呈現一種WOW!的模式!每齣戲都會有幾個WOW!點,但是可以讓我WOW WOW連連的戲,近年來,這可是第一齣了。沒有華麗的LED螢幕(背景)、沒有電動軌道換景、電動軌道懸吊、沒有硬景(景片),但是舞台空間、白幕的運用之靈活!加上投影、音樂,讓這個黑盒子,真的變成一個充滿奇幻、驚奇的森林!第一次看的時候,是第一場的preview演出。當天從一早就進劇場經過工人一般的8小時,最後終於在演出的時候,「站在」三樓座位後方看戲。明明累得跟狗一樣,明明站著看了約一個半小時的上半場,但我卻一點點都不覺得時間難熬!上半場就在眼花撩亂、一聲聲WOW當中,不知不覺的結束了!

舞台是一個三面台,舞台的技術並沒有特別困難,或是高科技,但是卻將空間用的非常巧妙、靈活!整個三面台的下方是個陷阱室(空的空間,可以裝設機關),舞台設計利用大小不同的落下陷阱、升降台,一下子讓仙后降落地底消失不見、一下子讓精靈打開舞台地板探出頭來、一下子又成為四個年輕男女的睡床。整個舞台的後方,是一整面天幕大小,可以完全打開的機關門,門打開之後,又有一個別有洞天的小空間,搭配升降台,舞台設計讓這個空間充滿奇幻效果,如仙王的登場,就是在那裡登場的。

除了地板的機關,奇幻效果當然少不了「天上」的機關。這次TFANA請到了專業的懸吊技術公司,許多重要的進場,如仙后初登場(驚艷!!),帕克進場,都是從天而降,再搭配當作「天棚」使用的白幕、投影,一切就只能說,WOW!說到白幕,整齣戲的白幕也是用得非常鮮活,利用不只一個懸吊點,將白幕變換成不同形狀的天棚來配合不同的場景。你以為白幕只能當作天棚嗎?No, no, on~ 就在你這麼以為的時候,白幕整個來到了地板上,成了仙后腳下的雲海(仙霧?),還有其它巧妙的運用,小妹還是不要破梗太多的好。

照片來源 Es Devlin官網
不同於傳統的莎劇,這次TFANA加了十幾個小朋友演員,來當群眾(要素)演員。小演員們一下子是精靈,一下子穿上黑衣拿起竹子變成夜晚中的森林,一下子又變成森林中的野狗。編舞家善用這些群眾演員,用肢體動作,場景調度,讓整個畫面更為豐富。除了硬體的舞台設計之外,這些小小演員跟編舞家對於舞台的奇幻效果,功不可沒!真的很難想像,這一切只有10個禮拜的排練時間 (不包括preview排練的2個禮拜,便只有8個禮拜!!)

照片來源 Es Devlin官網
演員方面也非常的優秀。演赫米婭等的四個年輕男女,雖然年輕,但是演莎劇的功力不含糊。前些日子才剛看過了另一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製作,對比非常明顯。對小妹這種英文不大好的台灣人來說,吃不下莎翁台詞的演員講話時,小妹就是聽不懂!(據目前正在紐約學習莎士比亞戲劇的友人表示,莎劇台詞,理解和重音的選擇很重要。重音標示清楚的時候,每個句子的重點會非常清楚) 但這次在看仲夏夜之夢時,小妹吃驚的發現:「我聽得懂耶!」英文應該不可能短期之內進步神速,這樣的話就只能說,他們演得好阿!(想不到跛腳的英文,有一天可以當作莎劇演技評分的標準) 尤其是下半場第一幕的奪愛大作戰,真是太。好。笑。了!演員的表現,加上導演的調度,讓角色之間的關係非常明確,莎劇的英文此時一點都不成問題!

另外一個很令人驚艷的演員,當然非屬Kathryn Hunter不可。一開始,小妹很愚昧的不知道她是何方神聖,還以為她只是一位和藹+奇怪的老太婆(不能怪我阿!我沒有看過排練阿!),還問主管「她?演帕克?」一般印象中,帕克是精力充沛的角色,所以是年輕(青壯年)演員的機率比較高。但在看完Kathryn的演出之後,這種無聊的刻板印象完全被打破。她在台上,就是帕克!嬌小的身材卻有著修長(比一般人長)的四隻、靈活的肢體、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質(她的氣質非常不同於一般人,連不在台上時也是),這一些的種種,加上服裝、化妝、懸吊,都讓她更「精靈」化,更異於常人,讓角色成立。帕克在場上時,總是很吸睛。不禁讓人好奇,這樣五十幾歲的演員,這樣嬌小的身材,怎麼可以負荷這麼多的懸吊、肢體動作?怎麼可以有這麼強的能量?

照片來源 Es Devlin官網 左三 Kathryn Hunter

碎碎念不負責任總結

馬上用NEWDEAL promotion code 線上買$20的票!(30歲以下或全職學生)
看完再到附近吃Cafe Habana 的烤玉米!

碎碎念好康
資料來源:TFANA觀眾服務經理

New Deal Ticket $20

線上購票,使用NEWDEAL promotion code
30歲以下(包含30歲),或全職學生(不限年齡)
一張ID可購買一張票
取票時需出示有效ID

Student Ticket $30

可以打電話詢問
但如果有學生證的話,何不使用NewDeal?

p.s. 小妹認為,二樓正面的座位最能看到/享受所有視覺效果,並且和表演者不至於太疏離。三樓正面也不錯,但因為位置過高,有些技術的東西會曝光(ex: 演員在扣安全扣環),且較無臨場感 (但小妹覺得不影響)。

碎碎念八卦

Kathryn Hunter 私底下非常和藹,不管對任何職位的人都非常親切(如職位卑賤的小妹我)。因為實習的關係,每個禮拜都會要和她寒暄上兩句,一開始不知道她是何方神聖,小妹我還跟她閒扯到台灣。Kathryn馬上說:「歐!我去台灣演出過」愚民小妹我竟然說:「哇!你去哪裡演出?」廢話!當然是國家劇院阿!!!(知道她去台灣演什麼之後,瞬間想死) 還有一次在著裝技排時,趁空檔拿東西給她,她衣服沒有口袋,又不知道導演什麼時候會開始,她一開始說:「可以拿給在xxx地方xxx旁邊的xxx嗎?他知道我的包包在哪裡。」但是當時場上暗場,一片漆黑,而且有30幾個crew,我實在也不知道誰是誰?大概是小妹我的表情實在太茫然了,Kathryn竟然微笑的說:「你知道嗎?我猜我還有一點點時間,我可以現在跑去放,我知道你們都很忙」然後,她就從2樓包廂區,跑到對面的一樓去放東西,又跑回來stand by,一個50幾歲的演員這樣跑來跑去,還面帶微笑!

Julie Taymor 跟 Es Devlin 對於小細節的要求,也讓小妹我非常欽佩。第一次preview前,離觀眾進場還有2個小時。因為當天配線有問題,觀眾席指示燈不亮,小妹跟其他職員只好在座位區貼長條軟管的LED燈,都貼好了之後(剩不到一小時觀眾進場),Julie突然發現,馬上表示:「不行!這樣子暗場的時候會有燈光,這樣會破壞效果!」(她其實還有說:這樣會毀了一切!)其實我們只有貼大約4-5條LED燈,長度不長,而且燈並不是很亮(我很懷疑,如果今天開口的不是Julie,劇場經理會不會搭理...)。但是導演開口了,我們只好在奮力貼好的燈上面,再貼上一層黑膠,只剩下一點點的光線,若有似無的透出來。(當下真的有一種,我到底為什麼要貼這個燈的感覺,幾乎都遮住了....) Es 對小細節的要求也很不馬虎,就在我們貼LED燈的同時,Es覺得黑色的木頭地板,因為多日彩排下來,有一些灰塵、小髒汙沾黏,就在觀眾進場前2個小時,Es和她的助手(1人,因為沒有其他人有空),親自拖鞋,拿抹布,跪在地板上,「Polish floor」(擦亮地板),她就這樣,一擦擦了一個半小時!

這次遇到的人,越是上位的人,越是待人和藹;越是有成就的人,越是不妥協細節。倘若到得了這樣的高度,還能堅持這樣的道理嗎?

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

Cinderella

分類:百老匯 音樂劇
劇院:Broadway Theater (紐約)
賞味日期:10.04.2013


實現所有女孩夢想的音樂劇!

碎碎念介紹
主要資料來源 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inderella_(musical)

Cinderella (仙履奇緣/灰姑娘) 的詞曲,是大名鼎鼎的 Rogers+Hammerstein's搭檔在1957年時,所寫的Musical telefilm (電視電影)。這也是Rogers+Hammerstein's 唯一寫過的電視電影。當年的Cinderella請到了也是赫赫有名的Julie Andrews小姐演出,電影播出吸引了超過一億觀眾觀賞!隨後在1965和1997年,又再度重製了這部電視電影。

除了電影的豐功偉業之外,舞台劇方面也有許多高品質的版本。最早是在電影播出後的一年(1958),在倫敦西區做成音樂劇。紐約市立歌劇院(New York City Opera),則在1993,和 1995年也推出此音樂劇。(2000-2001美國巡演,2004又再度老戲新作)。除了在歐美星光閃閃之外,Cinderella的光芒還閃到了亞洲!2008年,在亞洲有一場為期30個星期的巡演,請到了亞裔百老匯巨星Lea Salonga女士!(但就是沒有繞到台灣來...)。但是最讓小妹感興趣的製作,是2008年,日本寶塚歌劇團的製作,當時還請到早安少女組的高橋愛和新垣里沙演出公主王子!(離題:雖然2008年的早安少女早就超過我的理解範圍,但是全女的Cinderella想必很有趣)

從1950年代的電視電影,到倫敦,經過亞洲,又經歷了反串?!最後終於回到了百老匯。Douglas Carter Beane 寫了新的故事(New Book),將故事內容做了不少更動,也增加了一些新角色。2013年1月開始在Broadway review,之後獲得了2013年東尼獎多項提名,更抱下了最佳服裝設計!

無聊小資訊:1950年代,美國總人口約一億五千萬人,Cinderella電影創下一億觀眾記錄,表示當時超過六成美國民眾看過這部電影!真是現在望塵莫及的收視率阿!(是說當時也沒有這麼多電視台可以看?!)

碎碎念感想

自從在2013年東尼獎頒獎典禮上看過Cinderella的片段之後,就一直對公主變裝的那一幕念念不忘。等阿等阿,盼阿盼,終於讓我等到了學校學生折扣票開賣,立馬秒殺搶購。對我個人而言,「變裝秀」實在是這戲的絕大賣點。神仙教母(Crazy Marie/The Fairy Godmother),從髒兮兮老太婆一個轉圈變成「戴著頭飾」的仙女;Cinderella (Ella)第一次從破爛村女服,變成全白白紗;第二次再從村女服,轉身變成金色禮服!教母和金色禮服的變裝,都是一個轉圈,一氣呵成,硬生生的在你眼前,變身!雖然明明就知道這都是特殊服裝的功勞,也完全可以猜出服裝製作的大概原理,也明白當年台灣秀場風光時期,這種變身服裝不過是蛋糕一片(piece of cake),但是在劇情、燈光、音樂的安排下,配上這般的變身,心中總忍不住大喊:This is magic!(傑克,這真是太神奇了!) 就連一直在我心中沉睡的少女魂,在這個moment,也不得不起來打飛少年魂,大聲說出「我也想這種禮服!我也想要變身!」(對於心中只有少年魂的觀眾....可以斟酌要不要看這部戲....)。

但當天看演出時,Cinderella變身成白紗的過程(萬眾矚目的焦點),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麼差錯?印象中,東尼獎上的演出,Cinderella也是一個轉圈,完美變身。但當天看的時候,Cinderella表現出受到莫名魔力的影響,到處東飛西撞,場上大噴乾冰,Follow(light)也遲遲不打,最後Cinderella小姐還靠在下舞台的樹(景片)旁邊,明顯的扯掉東西往側台丟?或許,我看到了精彩的一幕吧?

然而,Rogers的音樂,和合宜的編舞,完全彌補了疑似不完美的變身。Rogers的音樂,小妹就不再多說 (也輪不到小的評論...),編舞雖然比較古典一點(或許跟音樂有關?),但是整個畫面調動、設計,都為這齣戲加分。尤其是Cinderella第一次參加舞會時,舞會上所有女孩穿著各色禮服的舞會場景(有著大段落的舞蹈、dance break)。華麗的服裝,加上優雅合宜的舞蹈,相信這畫面會佔據台下小女孩心中的畫面不少年!(強大到,連我平常不出場的少女魂都蠢蠢欲動了!)

2013 東尼獎頒獎典禮,Cinderella片段 (包括神仙教母、Cinderella變裝,舞會片段)



此外,本戲特別的是,壞姐姐之一(Charlotte),是由日裔美籍女演員Ann Harada演出。Ann演過最著名的角色,為Avenue Q裡的Christmas Eve。Christmas Eve是一個(略)大size,有著濃重日本口音的討喜角色(在她的獨唱歌曲裡,故意把所有的R和L的發音對調)。而一般刻板印象裡,Cinderella的姐姐,姑且不論身材的要求,至少都會是個白人。而本劇裡面大膽啟用日裔的Ann,讓小妹非常驚訝!(也非常高興看到在百老匯上,打破外型條件限制的亞裔演員阿!!後生小輩的燈塔阿!) 而事實也證明,Ann獨特的喜感,跟高超的唱功,在戲中恰如其分,為Cinderella一劇,添上一筆看點。


中:Ann Harada

碎碎念不負責任總結

音樂:佳
服裝:佳
故事:可
舞台:可
娛樂性:可
觀賞後的啟發性(僅指小妹我):無
不負責任總結:如果有學生票或Rush Ticket,值得一看。若要以原票價觀賞,小妹我有待考慮。

無聊小問題

經典畫面Cinderella奔跑下台階,掉落一隻玻璃鞋的畫面。在還沒演到這幕之前,小妹一直不斷想著,到底要怎麼樣才可以跑很快,又掉一隻鞋子呢?(你沒有時間停下來用手or腳,脫掉鞋子阿?) 就帶著這樣的疑問下,這一幕到了!女主角優雅的衝刺,然後!!鞋子就這樣出現在階梯上!完全沒有停頓?沒有預備拍?鞋子就這樣在階梯上?How did you do that??!! (事後和同行友人討論,發現她即使掉了一隻「高跟」鞋,走路也沒有一拐一拐的阿!所以我們就大膽的假設,公主一開始在跑的時候就沒有穿鞋了,反正禮服那麼長,也看不到腳。鞋子可能是拿著??? 跑過去的時候丟下???) 

結論:坐太遠,什麼都看不到,自己猜破頭也是白猜.....坐很近的朋友,看到告訴我阿!!